最近世界杯期间,一个奇怪的现象又在社交媒体上发酵——某知名乒乓球员因为看球时打了个哈欠,竟被网友截图做成"对足球不敬"的表情包疯狂传播。这已是今年第三个因世界杯"躺枪"的乒乓球员,让人不禁想问:他们到底招谁惹谁了?
一、跨界对比引发的无妄之灾
每当足球赛事来临,某些自媒体就爱把乒乓球和足球强行对比。前有张继科看球时玩手机被骂"不专业",后有马龙穿巴西队服被指责"蹭热度"。其实这些球员私下都是资深球迷,却总因为身份特殊被过度解读。
"我们队里至少一半人周末都会约着踢野球,"某省队教练私下透露,"但球迷总觉得拿拍子的就不该碰足球。"
二、表情包时代的牺牲品
统计显示,每逢大赛期间,乒乓球运动员被制作成负面表情包的数量会激增300%。特别是当足球比赛出现冷门时,网友就爱用乒乓球选手惊讶的表情来配文"这球比我接发球还离谱"。
-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:许昕吃热狗照片被P成"看国足心塞"
-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:丁宁捂脸动作变成"足球防守教学"
- 2014年巴西世界杯:王皓皱眉表情被用作"预测比分失败"
三、解构背后的体育文化冲突
体育学者李明认为,这种现象折射出我国"大球情结"与"小球优势"的微妙关系。当足球长期未能达到民众期待时,部分球迷会将对大球项目的焦虑转移到优势项目运动员身上。
值得警惕的是:这种娱乐化解读正在影响年轻运动员。00后小将林高远就曾因怕被做表情包,世界杯期间关闭了所有社交媒体。
——本文作者为资深体育记者王晓峰,发表于《体育周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