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些人猜测,国乒这样做是担心主力丢脸,怕年轻人出场发挥不稳,影响整体名声。毕竟,国乒的光环太耀眼,一场失利就像天塌了。但从笔者来看,这波弃赛确实是想保护主力,但不派年轻人上场,有点过于保守。国乒正是依靠源源不断的新人,但这次连梯队选手都没机会亮相,怎么锻炼新血呢?
国乒按兵不动,但赛场却一片热闹,七月的三站WTT赛事,日韩选手们忙得不亦乐乎。像早田希娜、张本美和、吴晙诚等选手频频刷屏,轻松拿到400-600分。不要小看这些积分,积少成多,他们的排名不断上升,已经越来越接近国乒主力。而国乒这次的让步,几乎将国际舞台拱手让给了对手。
不仅是日韩选手,巴西的雨果、德国的邱党也趁机冒头,国乒一退场,他们就成了赛场的焦点,排名和曝光度都大幅提升。小日子的青训体系更是让人眼红,2024-2025年的数据就摆在那儿:小日子的年轻选手一年参加5-7站比赛,而中国选手只有1-2站。U21世界排名前50,小日子占了9席,而中国只有3席!
小日子青训的成功让人刮目相看,年轻选手在赛场上频繁历练,心理和技术的磨砺已经非常成熟。相比之下,国乒的年轻选手连露脸的机会都少得可怜。更让人担心的是,国乒虽然在隐身,但这让日韩占了风头,而最让人揪心的,还是那些没有机会上场的年轻球员。比如陈垣宇、黄友政,虽然他们好不容易挤进了亚洲杯名单,但在七月的小赛上却一个名额都没捞着。
国乒一直盯着排名靠前的主力球员,而小将们却被晾在一边。想想当年刘诗雯崭露头角,正是通过一场场的硬仗打出来的!这种体制下,梯队球员想打大赛,因为资格不够;想打小赛,却又得不到批准,最后信心受挫,技术停滞不前。粉丝们也常常吐槽:不给年轻人机会,他们怎么成长?
尽管如此,笔者认为,国乒的年轻球员虽然暂时被“雪藏”,但也已经显现出希望。中国乒协近期表示,新一届奥运周期中,将给林诗栋、黄友政等小将更多机会。在亚洲杯和多哈世乒赛的名单中,已经能看到他们的身影。显然,国乒不想继续依赖孙颖莎、王楚钦撑场面,梯队必须跟上!
此外,青训体系也亟需改革,尤其是资源集中在大城市,基层的选手们缺乏优质的教练和训练条件。小日子的青少年一年参加4.2场国际比赛,而国乒只有1.8场,年轻球员上场的机会少,关键时刻容易心态崩溃,怎么能和张本美和那股子冲劲相比?
尽管如此,国乒的未来并不全无希望。乒协已经明确表示,将给年轻球员更多机会,让他们在更高层次的比赛中磨练。而刘国梁的四步走计划也已经提上日程:2025年,重点提升林诗栋的关键球;2026年,送他去欧洲俱乐部提高技术;2027年,参加大赛检验成果;2028年,组建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队伍。这一路线非常明确,但关键在于是否能真正执行。毕竟,像当年邓亚萍那样,从基础到高峰一步步打出来的成功,才是国乒长久的动力。
另外,教练团队的升级也是不可忽视的。马琳带孙颖莎拿下冠军,证明了专项教练的价值,国乒还计划引入外籍体能教练,以解决小将们易受伤的问题。比赛策略也需要变化,不能只盯着大满贯赛事,常规赛也应该给年轻人更多机会。输了又如何?摔倒几次,才有真本事!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